40年后就吃不到巧克力了?這又是一次標題黨的成功
1月6日
全球變暖對巧克力的制作原料可可的種植確實會帶來影響,科特迪瓦和加納兩個地區(qū)適宜種植可可的面積會大幅度減少。但“可可植物滅絕”“巧克力40年后消失”只是標題黨的危言聳聽。
查證者:沈威宇
不論是熱可可、巧克力餅干、還是可口的巧克力蛋糕,人們的生活中早已充滿了各種的巧克力制品。然而近日,“科學家說由于氣候變暖,40 年后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的報道引發(fā)關注,著實引起了廣大巧克力愛好者們一陣恐慌。經(jīng)《較真》查證,這則信息夸大了事實。
原始報道標題黨,實際的可能情況是“可可種植面積大面積減少”
2017年的最后一天,美國商業(yè)內(nèi)幕網(wǎng)站發(fā)布了題為《巧克力將在40年內(nèi)消失》的文章,文章進一步解釋“由于氣溫變暖和更為干燥的氣候,可可植物預計將在2050年消失”。很快,關于巧克力的這一噩耗像病毒般傳播。而國內(nèi)一些流傳文章打出了“40年后就吃不上巧克力”“甜食黨的末日來了”。
全球變暖對可可植物種植確實會有影響,但報道對科學家們所做研究表述得并不準確,真實研究所描述的情形并非“可可種植絕跡”、“40年后就沒有巧克力吃了”。
報道中提到的信息“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巧克力產(chǎn)自西非的兩個國家,即科特迪瓦和加納。這些地區(qū)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將變得不適合可可的生長”,其實來自2014年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fā)布的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在未來碳排放沒有改善的前提下,加納和科特迪瓦氣溫會上升2.1攝氏度,這將導致這兩個地區(qū)適宜種植可可的面積大幅度減少。科學家們可從來沒有說過幾十年后可可就會消失。
而新聞標題所暗示的生物滅絕,是指從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完全消失,這與IPCC所報告的“大面積減少”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至少需要有五十年沒有人再看到過可可,科學家才能夠宣稱可可植物滅絕。
抵御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科學家們正在為挽救可可做出努力
氣候變化確實對未來可可的種植和世界主要可可生產(chǎn)國經(jīng)濟造成負面影響。與大眾所關注的新聞標題相反,新聞報道的重點其實在于介紹科學家們?yōu)榈钟磥須夂蜃兓瓤煽煞N植的研究。
根據(jù)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shù)據(jù),到2050年,氣溫上升將推動今天的巧克力種植區(qū)域上升到1000英尺(304.8米)以上,進入到目前屬于野生動物領地的山區(qū)??呻y道這就意味著可可就要消失?
實際上,一種新技術正在被研究用來以修改植物的DNA,如果實驗成功,可可或許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人們對于巧克力就要消失的擔心也就實屬多慮。
人們真正要關心的問題其實不在于巧克力是否會在2058年左右消失,而是未來需要為買巧克力花費多少,以及基因改造能否在未來的巧克力生產(chǎn)中發(fā)揮作用。
(本文綜合編譯自美國新聞查證網(wǎng)站:snopes.com)
參考資料:
1. Brodwin, Erin. “Chocolate Is on Track to Go Extinct in 40 Years.” Business Insider. 31 December 2017.
2. Berkeley News. “CRISPR Put to Work to Save Chocolate from Devastation.” 2 January 2018.
3.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A: 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ch. 2014.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轉載自騰訊《較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