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醫(yī)生

登錄 注冊

過敏預防科普文章合集02

21小時前

過敏預防科普文章合集(06-10)

科普文章06

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現狀分析與預防策略

一從臨床數據到實踐指導

一、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現狀與挑戰(zhàn)

1.流行病學數據

全球現狀:牛奶蛋白過敏(CMPA)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約2%-7.5%的嬰兒受影響(WAO2023報告),其中60%的病例在1歲內出現癥狀。

中國趨勢:隨著飲食結構變化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國內CMPA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部分城市調查顯示3.5%-5%的嬰兒確診。(中華兒科雜志,2023).

2.臨床特征與診斷難點

典型癥狀:皮膚(濕疹,蕁麻疹),消化道(嘔吐,腹瀉,血便),呼吸道(哮喘,鼻炎),嚴重者可致過敏性休克。

誤診率高:約30%的非IgE介導型 CMPA被誤診為腸炎或乳糖不耐受(J Pediatr 2022)。

3.治療現狀

深度水解配方(eHF):一線治療方案,緩解率超85%,但口感差、喂養(yǎng)依從性低。

適度水解配方(pHF):主要用于預防,但部分家長因認知不足仍選擇普通配方,導致過敏復發(fā)。

二、病例分享:從診斷到治療的關鍵決策

病例1:早發(fā)型重度過敏(IgE介導型)

患兒:2月齡女嬰,母乳喂養(yǎng)后全身蕁麻疹伴呼吸困難,血清IgE>5kU/L。

干預:立即停母乳,改用氨基酸配方(AAF),2周后癥狀緩解;3個月后過渡至深度水解配方 (eHF)

啟示:IgE介導型需快速規(guī)避過敏原,重度病例首選AAF而非eHF。

病例2:遲發(fā)型消化道癥狀(非IgE介導型)

患兒:5月齡男嬰,長期黏液血便,腸鏡提示結腸炎,牛奶蛋白激發(fā)試驗陽性。干預:換用深度水解配方,4周后血便消失,腸道黏膜修復。

關鍵點:非IgE型易漏診,需結合飲食回避-激發(fā)試驗確診。

三、預防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4大核心策略

1.母乳喂養(yǎng):黃金防線

純母乳喂養(yǎng)至少4-6個月,母親需嚴格回避牛奶蛋白(包括隱藏來源如烘焙食品)。

強化營養(yǎng)監(jiān)測:母親每日補充鈣1000mg+維生素D 6001U,避免母雙重營養(yǎng)不良。

2.高風險嬰兒的配方選擇

家族過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出生后首選適度水解配方(pHF)可降低CMPA風險 40%-50%(GINI研究,2021)。

已出現輕度過敏癥狀:直接升級為深度水解配方(eHF),無需等待確診。

3.科學引入輔食

4-6月齡逐步引入致敏食物(如雞蛋、花生),最新研究顯示早期引入可誘導免疫耐受(NEJM 2023)。

避免盲目延遲:推遲引入牛奶制品反而可能增加過敏風險(ESPGHAN指南,2022)。

4.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干預

減少空氣污染暴露:PM2.5濃度每升高10ug/m3,過敏風險增加12%。

避免過度清潔:接觸寵物、農場環(huán)境可降低過敏概率(“衛(wèi)生假說”支持證據)。

四、深度水解vs.適度水解配方:臨床數據對比

春雨醫(yī)生臨床證據:

一項納入1200例嬰兒的RCT顯示, eHF治療4周后,87%的患兒的消化道癥狀完全緩解(JAMA Pediatr 2023)。

pHF用于高風險嬰兒,可使特應性皮炎發(fā)病率降低 36%(GINI研究7年隨訪數據)。

五、未來方向與家長行動建議

1.精準預防:通過基因檢測(如FLG基因突變篩查)識別超高風險嬰兒,制定個性化方案。

2.家長教育重點:

識別早期癥狀(如反復濕疹、持續(xù)拒奶);

學會閱讀食品標簽(警惕“酪蛋白”“乳清蛋白”等成分)

掌握急救措施(腎上腺素筆使用培訓)。

3.政策呼吁:推動水解配方納入醫(yī)保,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目前eHF月均費用800-1200元)。

結語:牛奶蛋白過敏可防可控,通過科學喂養(yǎng)、早期干預和規(guī)范治療,絕大多數患兒可在3歲前建立耐受。關鍵在于家長、醫(yī)生和社會共同構建“過敏防護網”,為嬰幼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WAO 2023指南、ESPGHAN立場文件、NEJM/Lancet近3年核心研究。

?

科普文章07

適度水解奶粉在過敏預防中的臨床應用與科普解析

一、典型病例

患兒,女,6月齡,因“反復濕疹、腹瀉3月”就診?;純鹤?月齡起出現面部及四肢紅斑伴瘙癢,大便稀溏且每日4-5次。母乳不足,家長嘗試更換普通配方奶粉后癥狀未緩解。父親有過敏性鼻炎病史,母親曾患蕁麻疹。患兒姐姐在嬰兒期曾確診牛奶蛋白過敏,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養(yǎng)后癥狀好轉。結合癥狀及家族史,臨床考慮為牛奶蛋白過敏高風險,建議進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及皮膚點刺試驗。結果顯示牛奶蛋白IgE陽性(++),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傾向。 ?

治療核心目標為:預防過敏癥狀加重,同時保證營養(yǎng)供給。在配方奶粉選擇上考慮到患兒尚未出現嚴重過敏癥狀(如便血、呼吸困難等),但存在過敏高風險,故推薦使用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養(yǎng)。輔助干預方面,首先減少塵螨、花粉接觸,居家使用空氣凈化器,避免二手煙。其次延遲引入高致敏輔食(如雞蛋、海鮮等),優(yōu)先添加低敏食材(如蘋果、胡蘿卜等)。在皮膚護理上使用無香料保濕霜,冷敷緩解瘙癢,避免過度清潔。

隨訪結果:2周后患兒濕疹消退,大便成形(每日1-2次),隨訪12月生長發(fā)育正常。按“新舊奶粉比例遞增法”逐步過渡,觀察3-5天是否出現腹脹、皮疹等不耐受表現,2歲時逐步轉整蛋白配方奶粉成功。

二、適度水解奶粉作用機制??

???采用特殊的部分水解工藝,即將牛奶蛋白大分子切割為小分子肽段,降低抗原性,減少免疫系統(tǒng)異常反應。?還加入了益生菌BB12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過敏原透過腸黏膜進入血液。在營養(yǎng)強化方面添加OPO(優(yōu)化脂肪吸收)、DHA/ARA(促進神經發(fā)育)、核苷酸(增強免疫力)等成分,滿足嬰兒生長需求。 ?

三、適度水解奶粉預防過敏的醫(yī)學依據

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有特定的科學分級,其中適度水解配方(pHF)適用于過敏高風險嬰兒的初級預防,可降低30%-50%的過敏發(fā)生率,其臨床試驗證實對過敏預防有效,但無法替代治療性配方。深度水解配方(eHF)與氨基酸配方(AAF)用于已確診中重度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適度水解奶粉對腸道免疫亦有核心作用,因嬰兒腸道屏障功能未成熟,大分子蛋白易引發(fā)致敏。適度水解奶粉不僅可以降低抗原負載,使小分子蛋白減少免疫細胞異常激活。也可以有益生菌協(xié)同,BB12菌株可以促進Th1/Th2免疫平衡,抑制IgE過度分泌。 ?

四、家長常見疑問與誤區(qū)

1. 水解奶粉不如普通奶粉有營養(yǎng)?

???適度水解奶粉在營養(yǎng)上通過強化鈣、鐵、鋅及必需脂肪酸(如MCT促進脂肪吸收),可完全替代普通配方奶粉。適度水解僅改變蛋白質結構,不影響其他營養(yǎng)成分。 ?

2. 喝適度水解奶粉后仍過敏,是否無效?

???需鑒別過敏原:若癥狀持續(xù),可能合并其他過敏(如塵螨、雞蛋)。此時需聯合環(huán)境干預,或升級為深度水解配方。??

3. 何時可以轉回普通奶粉? ?

???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于12-18月齡后嘗試轉奶。若家族過敏史強烈,可延長使用至3歲。 ?

五、過敏預防的綜合策略??

1. 遺傳風險評估: 一級親屬有過敏史者,嬰兒過敏風險增加2-4倍,需早期介入。 ?

2. 母乳喂養(yǎng)優(yōu)先:母乳中的sIgA、乳鐵蛋白等成分可增強免疫耐受。若無法母乳喂養(yǎng),再選擇適度水解奶粉。 ?

3. 環(huán)境暴露管理:“衛(wèi)生假說”的平衡:適度接觸微生物(如養(yǎng)寵物)可能降低過敏風險,但需避免過度清潔與過敏原高負荷并存。季節(jié)防護:春季花粉高峰期減少外出,使用防花粉口罩。 ?

六、結語

適度水解配方奶粉,通過降低蛋白致敏性、調節(jié)腸道免疫,為過敏高風險嬰兒提供了有效預防方案。然而,過敏管理需多維度協(xié)作,包括遺傳咨詢、環(huán)境控制及科學喂養(yǎng)。具體應結合個體差異制定方案,避免“一刀切”,并加強家長教育以糾正認知誤區(qū)。 ?

?

科普文章08

新生兒牛奶蛋白過敏病例分享

病例一

患兒系32+4周早產兒,出生體重1980g,順產分娩,出生評分正常,一般情況穩(wěn)定,因早產兒住院治療。入院后開始早產兒奶鼻飼喂養(yǎng),同時鍛煉經口吸吮能力?;純撼霈F喂養(yǎng)不耐受的癥狀,如嘔吐,奶量增加困難,吸吮力差等情況,通知體重增長緩慢,經過檢查,排除了患兒一些常見疾病因素,綜合考慮牛奶蛋白過敏可能,予以更換為深度水解奶粉喂養(yǎng)后,患兒嘔吐情況改善,喂養(yǎng)奶量逐漸上升,體重恢復增長。出院后繼續(xù)予以母乳忌口喂養(yǎng)以及深度水解奶粉混合喂養(yǎng),生長發(fā)育情況良好。

病例二

患兒系胎齡39周,出生體重3300g,生后因“新生兒肺炎”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使用普通配方奶喂養(yǎng),在出生后3天,患兒出現多次粘液血便,沒有其他異常癥狀,排除腹部疾病等情況,臨床考慮牛奶蛋白過敏可能,予以更換為深度水解奶粉喂養(yǎng)后,大便恢復正常,未再出現血便的情況。

從這兩個病例來說,都是在新生兒期出現了牛奶蛋白過敏的癥狀,而且并不是典型的急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急性嘔吐,腹瀉等癥狀,這體現了新生兒期牛奶蛋白過敏的表現可能較為隱蔽,或者缺乏特征性,需要我們結合孩子的癥狀及時做出判斷,從而讓孩子可以早期得到治療,少走彎路。

牛奶通常是新生兒飲食中的第1種外來蛋白質,牛奶蛋白過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最常見的新生兒食物過敏性疾病,是機體對牛奶中部分蛋白質分子發(fā)生的免疫反應,可由IgE介導、非IgE介導或兩者混合介導。新生兒CMPA臨床表現更加缺乏特異癥狀及體征,可累及皮膚、消化、呼吸等多個系統(tǒng),易與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敗血癥、喂養(yǎng)不耐受等混淆,使得早期識別和防治更加困難。

一、新生兒出現那些癥狀需要警惕CMPA

1.?患兒一般狀態(tài)良好,首發(fā)癥狀為血便,特征性表現為糞便中帶新鮮血絲、血點或血性黏液。

2.?患兒在接觸變應原后1~4 h內出現反復嘔吐、嗜睡和蒼白,同時伴隨脫水或腹瀉,腹瀉呈水樣便(偶爾為黏液血便),部分患兒出現低血壓,嚴重者可出現低體溫、代謝性酸中毒等。長期持續(xù)暴露于變應原可表現為慢性腹瀉、生長受限以及中到重度的頻繁嘔吐。

二、新生兒CMPA如何進行診斷

多種嬰幼兒CMPA的篩查和診斷方法如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血清IgE檢測等,由于局限性不能廣泛應用于新生兒。新生兒期CMPA主要依靠過敏高危因素、臨床癥狀與攝食關系、診斷性回避試驗效果以及排除其他相關疾病進行綜合分析診斷。變應原回避是對于新生兒CMPA較為合適的診斷方法。當患兒出現疑似CMPA癥狀時,若母乳喂養(yǎng)則母親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若牛奶配方喂養(yǎng)則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回避,CMPA新生兒的臨床癥狀通常在回避后3~4 d明顯緩解,2~4周消失。

三、那些措施是可以預防新生兒CMPA

1.鑒于母乳喂養(yǎng)對母子雙方的健康效應,避免生后早期引入含牛奶配方,可降低牛奶蛋白過敏風險。

2.不推薦限制母親妊娠期、哺乳期牛奶及其制品飲食以預防CMPA。

需要家長注意的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補充益生菌、益生元或合生元、維生素?D能預防CMPA。

????總之,新生兒CMPA具有獨特的特點,不僅影響消化、皮膚、呼吸等各器官和系統(tǒng)功能,亦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因此,我們需充分了解新生兒CMPA,并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對于疑似CMPA的患兒,應給予合理的防治;而對于確診CMPA的患兒,需加強營養(yǎng)管理并動態(tài)監(jiān)測其生長發(fā)育。


科普文章09

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也會牛奶蛋白過敏?別慌,這篇科普告訴你該怎么辦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但有些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也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比如較為嚴重的濕疹,便便帶血絲等,這讓很多寶媽感到困惑和焦慮。別擔心,這篇科普文章將帶你了解母乳喂養(yǎng)寶寶牛奶蛋白過敏的相關知識,幫助你更好地應對。

一、?什么是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蛋白過敏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是指寶寶對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出現各種過敏癥狀。

二、?牛奶蛋白過敏的癥狀有哪些?

牛奶蛋白過敏的癥狀多種多樣,可能出現在寶寶身體的多個系統(tǒng),常見癥狀包括:

皮膚癥狀:?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面部或眼周腫脹等。

消化道癥狀:?嘔吐、腹瀉、便秘、便血、腹痛、拒奶等。

呼吸道癥狀:鼻塞、流涕、咳嗽、喘息等。

其他癥狀:?煩躁哭鬧、睡眠不安、生長發(fā)育遲緩等。?

三、?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牛奶蛋白過敏?

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多種癥狀同時出現,建議及時就醫(yī)。醫(yī)生會根據寶寶的病史、癥狀、體格檢查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牛奶回避、口服激發(fā)試驗等)來綜合判斷。

四、?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為什么會牛奶蛋白過敏?

母乳本身不會引起過敏,但如果媽媽攝入了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例如牛奶、奶酪、酸奶等,牛奶蛋白就可能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引發(fā)過敏反應。

五、?確診牛奶蛋白過敏后該怎么辦?

如果確診寶寶為牛奶蛋白過敏,媽媽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飲食回避,即嚴格避免食用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至少2周,包括牛奶、奶酪、酸奶、黃油、冰淇淋等,部分過敏性結腸炎兒童的媽媽需持續(xù)回避4周。若母親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后兒童癥狀明顯改善,母親可逐漸加入牛奶,如癥狀未再出現,則可恢復正常飲食;如癥狀再現,則母親在哺乳期問均應進行飲食回避,并在斷離人乳后給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同時,媽媽需要注意鈣質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yǎng)素的補充,以保證自身和寶寶的營養(yǎng)需求。

六、?飲食回避需要持續(xù)多久?

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在嚴格飲食回避后,癥狀會逐漸緩解。一般來說,建議至少堅持飲食回避6個月,或者持續(xù)到寶寶9-12月齡,之后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嘗試逐步引入牛奶蛋白,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過敏反應。

七、?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牛奶蛋白過敏,需要換奶粉嗎?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不建議輕易更換奶粉。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可以提供寶寶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并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如果媽媽能夠嚴格進行牛奶及其制品回避,大多數寶寶都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只有嚴重牛奶蛋白過敏患兒,母親在回避飲食無效時,可以考慮直接采用低敏配方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替代。

八、?如何預防牛奶蛋白過敏?

目前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預防牛奶蛋白過敏,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風險:

*?堅持母乳喂養(yǎng)至少6個月,母乳不足或者不能母乳喂養(yǎng)的高危嬰幼兒采用部分水解配方粉喂養(yǎng)可以預防或推遲嬰幼兒早期特應性皮炎(濕疹)和牛奶蛋白過敏的發(fā)生。

*?媽媽在孕期和哺乳期保持均衡飲食。

*?對于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可以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采取其他預防措施。

九、?總結

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也可能發(fā)生牛奶蛋白過敏,但媽媽不必過于擔心。通過及時就醫(yī)、嚴格飲食回避以及密切觀察,大多數寶寶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母乳喂養(yǎng)對寶寶和媽媽都有諸多好處,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堅持母乳喂養(yǎng)。?

?

科普文章10

早產寶寶的消化道過敏預防科普案例

作為一個新生兒科醫(yī)生,我們肩負著捍衛(wèi)初生寶寶健康的重任,在日常門診隨訪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新手寶媽因寶寶的“多變”的大便而苦惱,這其中多半是乳糖吸收不良,也稱之為“母乳性腹瀉”,主要見于純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因暫時性的乳糖酶缺乏,導致母乳中的乳糖不能完全吸收和分解,在腸道堆積大量的酸和氣體,從而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通常6月齡后,腸道發(fā)育成熟和絨毛修復,這種情況隨之消失。盡管寶寶表現的似乎有點小痛苦,但絲毫不影響體重的增長,所以我們也稱之為“生理性腹瀉”,不過多干預。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類早產寶寶(通常胎齡小于37周出生),他們大便異常的背后往往隱藏著食物過敏的風險,我們需要小心甄別。這里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典型的案例。

王寶寶,生后6月齡,孕母是第二胎第二產,33+4周因“臍帶繞頸2周”,胎心監(jiān)護提示:胎兒宮內胎心減慢,急診剖宮產娩出,出生時體重1.9kg,羊水清,Apgar評分10-10,生后立即轉至我科,給予保暖,合理喂養(yǎng),抗感染,監(jiān)測生命體征,適當光療等對癥處理1周后出院,院外建議繼續(xù)早產兒奶粉喂養(yǎng)或母乳親喂,母親遵醫(yī)囑執(zhí)行全母乳喂養(yǎng),大概在生后4月齡患兒體格發(fā)育評價良好,母親因上班不便改為混合喂養(yǎng),隨機選用了一款市面常用的普通配方奶。不久,患兒開始出現兩側臉頰少許濕疹,反反復復,涂抹保濕霜不能緩解。另外,寶寶的大便性狀開始改變,從既往一天2次黃糊便變成一天3-4次綠色稀水便,并且夜間出現哭鬧不安的現象。寶媽多次帶患兒就診于兒科急診,給予口服益生菌、蒙脫石散等治療不見好轉。當患兒再次出現在我門診時已經糾正胎齡5月,體格發(fā)育評價在中等水平,每天奶量大概維持在600ml左右,奶粉喂養(yǎng)不順利,仍舊以母乳為主。面部濕疹,大便稀等表現均未改善,完善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均未發(fā)現異常??紤]到患兒是早產兒,剖宮產娩出,存在發(fā)生腸道過敏的高風險,建議改為適度水解奶粉喂養(yǎng),母親暫時忌口高蛋白飲食,2周后復診。不出意料,患兒2周后如期而至,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大便已成形,夜間哭鬧消失。大家或許會有疑問,真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下面我來給大家稍微解釋一下早產兒發(fā)生過敏的高分險因素,您一聽就明白了。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城墻”沒建好。城墻是什么?就是指腸道屏障。而所謂的腸道屏障其實并不是可以看得見的圍欄,而是由腸道上皮、腸道菌群、免疫蛋白等等構成的可以阻擋有害物質通過腸道進入人體的天然屏障。嬰兒尤其是早產兒的腸道粘膜上皮細胞之間的縫隙還比較大,作為抵御“外物入侵”的“城墻“還不夠緊實,導致很多大分子的物質就有機會“趁虛而入”,進而被原本就敏感不成熟的免疫系統(tǒng)識別成為“敵人”,過度抵抗和攻擊,從而引發(fā)過敏反應。第二個原因就是寶寶的消化能力相對比較弱,一方面是消化酶的分泌和功能有限,使得大分子蛋白難以消化;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大分子的物質進入到寶寶的腸道,就會增加腸道的負擔,提高過敏的風險。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寶寶腸道里的“衛(wèi)兵”還沒有就位。寶寶剛出生,腸道菌群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建立的還不完善,可能會出現“好”菌也就是有益菌少,而“壞”菌也就是容易致病的細菌相對比較多,特別是剖宮產患兒失去了從母親產道獲得人生中第一桶“菌”的機會,就容易引起寶寶的腸道過敏或感染。再加上,追問家族史,患兒的哥哥今年5歲,自幼存在反復濕疹,鼻炎,至今還在間斷使用鼻噴激素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的新手寶媽寶爸們,一定要科學對待敏寶的腸道健康問題,做到有的放矢。

?

本文作者:孫麗、王楠楠、許存欣、殷剛柱、余金晶

春雨醫(yī)生公眾號

微信關注春雨醫(yī)生,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亚洲国产免费成人av,国产极品嫩白在线观看,国产大胆露出精品视频,国产三级性爱特黄在线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